400-123-4567

BOB全站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 苑衍刚出席 抢抓发展机遇 塑造文化品牌

  BOB全站德州新闻网讯(记者杨鸣宇)2月18日,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苑衍刚出席并介绍德州大运河文化挖掘和保护传承利用有关情况。

  苑衍刚指出,大运河德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德州人民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创造了具有浑厚内涵的“德州运河文化”。下一步,全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抢抓运河发展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品牌。聚焦让古运河焕发新活力,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加强遗产保护传承,恢复强化生态功能;聚焦打造“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格局,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贯通工程等保护利用项目;聚焦全景式展现具有德州特色的运河文化瑰宝,加快实施“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等,全面擦亮“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城市新名片,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苑衍刚表示,希望各界朋友届时莅临德州,以水为媒,共同承担起保护、传承、BOB全站利用大运河的历史重任,共同谱写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共同推动德州这颗“运河明珠”更加绚丽绽放。

  本次论坛以“原真古貌·创新传承”为主题,于2月18日至19日在我市举办。

BOB全站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 苑衍刚出席 抢抓发展机遇 塑造文化品牌(图1)

  扬州市政协主席、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执行副主席陈扬——彰显大运河德州段璀璨光彩

  原真古貌·创新传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召开在即。2月18日,德报记者独家专访扬州市政协主席、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执行副主席陈扬,畅谈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运河的兴旺繁荣,让生活在两岸的德州人民见证了商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相互交融,也留下了漕运文化等丰富的历史资源。陈扬表示:“今天通过走访考察,让我感受到了德州对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心与力度。无论是坚持保留原生态,还是制定的《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都彰显了德州大运河文化的特色与优势。一定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继续深度挖掘苏禄王墓、四女寺水利枢纽等独具德州特色的历史文化,来放大德州特有的大运河文化价值。”

  大运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同时孕育了很多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及大运河德州手造,陈扬感触颇深:“德州黑陶、德州红绿彩、运河号子等,都和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将这些具有德州文化特色的工艺技艺,从点、线、面入手,有机地融入到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中,吸引更多游客来德州体验大运河文化,不断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德州市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组织实施了多项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活动,并编印出版了《德州运河文化丛书》。“如今,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州市文旅局联合设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研究编纂了《世界运河手造博物志》,为德州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德州能够发挥此次论坛和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的平台优势,把社会各界的大运河文化爱好者组织起来,共同参与研究、阐释、宣传、推广、运用等,让这条千年水脉更好地润泽百姓。”陈扬说。

BOB全站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 苑衍刚出席 抢抓发展机遇 塑造文化品牌(图2)

  中国散文学会运河文学专业委员会外联部主任周传山——打造特色运河漕运码头文化

  内河的发达,造就了我国漕运的兴旺。“大运河的开挖不仅使德州成为南北陆路交通枢纽,还成为了重要的漕运仓储重地。”2月18日,中国散文学会运河文学专业委员会外联部主任周传山说,所谓的漕运码头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维度,在大运河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BOB全站

  “德州漕运码头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原始原貌特色保留下来的景观,一定要坚持对原真古貌的保护,点、线、面结合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周传山说。

  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传承。德州运河漕运码头文化的最终方向是走出去、活起来,达到吸引人、留住人的效果。作为德州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专家组成员,周传山表示,近年来,德州聚焦保持大运河原貌,持续投资30多亿元进行保护性生态修复,为推动大运河活态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他建议,德州在发展中做好差异化功课,对现有的码头、漕仓等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对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整治,使其焕发昔日风采。文旅融合赋能,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符号,做到“白天见人,晚间看光,多媒体见影”,以旅游带动文化,让文化带动旅游,人、光、影立体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漕运码头文化。“例如抓好文学精品创作,打造一台沉浸式历史情景剧,将大运河塑造成一位老人的形象,讲述其与德州的渊源,游客也可以参与到演出情景中来;发挥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各自优势,打造网红景点;加强活动策划,开展书画展、摄影展、征文比赛等,更好地聚焦群众目光,再现昔日繁华景象,展现古今交融的城市生态新面貌。”周传山说。

BOB全站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 苑衍刚出席 抢抓发展机遇 塑造文化品牌(图3)

  国际工业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BOB全站清华大学博士张谨——感受创新魅力传承文化自信

  “德州运河段日新月异,每次观赏大运河都有不同的感受。”2月18日,国际工业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博士张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运河的魅力不仅表现在文化传承方面,从技术创新来看,也会让人产生更多自豪感,对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在张谨看来,中国古代建造大运河运用的许多技术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古人的智慧令人不可思议。“在没有卫星和无人机进行地形和高层测绘的千百年前,中国大运河就能实现几千公里范围内水量和水面高度的统一管理和规划,这其中的技术创新令人赞叹。”张谨说,在实现这一梦想的工程技术层面,大运河有无数的技术创新让世界震撼——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复闸、梯级船闸以及不用船闸的连续弯道设计,满足了航船在不同高度河段上的升降要求;用夯土解决了就地取材、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同期实施、快速推进工程等问题;面对水势湍急、泥沙汹涌的河流,采用了网格沉沙式堤防、用枝条芦苇堵住决口这样的技术;调动大面积的水资源为运河补水,大范围改变地貌,形成了巨大的湖泊以保障漕运。

  近年来,张谨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大运河关注度的不断升温,文化、经济等领域的目光都汇聚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上,许多大运河沿线城市开始酝酿规划发掘其更多价值,而不少城市已经付诸实践。“让年轻人喜欢这座城市,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创新精神显得至关重要。希望德州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体验式、沉浸式、研学式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借助VR等科技手段,真正让运河遗产‘动’起来、‘活’起来。”张谨说。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

  我市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记者见面会 苑衍刚出席 抢抓发展机遇 塑造文化品牌

  德州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品牌建设—— 大运河手造激发“两创”新活力

Copyright © 2018-2024 BOB全站.(APP)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苏ICP备170672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