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刚认为,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建筑业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效,提升行业利润率,保证行业持续地良性增长。同时,还要提升行业数字化投入和应用比例,打通设计到运维的闭环,赋能行业精益发展。
12月6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成都举行。
本届峰会聚焦“壮大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和影响、大变局下的投资逻辑、耐心资本的历史性机遇等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使得本届峰会的召开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峰会主会场上,“创新”“科技”等热词被与会嘉宾多次提及。特别是在AI浪潮下,中国传统产业如何走出新路?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在主旨演讲中给出了观察和思考。
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聚焦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和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AI等数字技术助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0余家分(子)公司,在中国建筑信息化市场处于领导者地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才是行业发展的新模式。”袁正刚认为,建筑业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效,提升行业利润率,保证行业持续地良性增长。同时,还要提升行业数字化投入和应用比例,打通设计到运维的闭环,赋能行业精益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8万亿元,同比增长4.8%,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总产值达13.83万亿元,同比增长4.6%。
袁正刚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建筑业产值走高,但增长率和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利润率相对较低。BOB全站登录从全球范围看,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也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
此外,安全问题高发以及直接创造价值时间偏低,也是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认为,在建筑行业,现场作业只有30%的时间能够直接创造价值,其他70%的时间都由于进度计划、生产资料等原因被浪费,而制造业巨头丰田工厂直接创造价值的时间可以达到80%。
袁正刚认为,建筑业管理的特点和复杂性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高度专业、高度协同、高度独特以及高度动态。
例如,在“高度协同”方面,没有任何单一企业能够独立完成一座桥梁或一栋建筑的建设,而是需要众多企业,有时甚至多达数十、上百家企业协同合作才能实现。
又如,在“高度独特”方面,每栋建筑、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性,它们的地点、设计、成本都各不相同。
“建造过程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袁正刚强调,将精益管理融入整个建筑行业,这背后不仅是制造业精益管理的简单移植,而是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建筑业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效,提升行业利润率,保证行业持续地良性增长。同时,需提升行业数字化投入和应用比例,打通设计到运维闭环,赋能行业精益发展。
那么,建筑业和建筑企业究竟该何去何从?建筑企业还会继续以前的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吗?
对此,袁正刚笃定地给出答案:“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才是建筑行业的新发展方向。”
洞悉房地产行业背后的真实需求,袁正刚认识到:并非社会不需要房子,而是社会不需要那些水平不高、品质不高的房子。
在他看来,未来应该有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房子出现,整个建造过程需要革新、变化。因此,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将不仅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也将是全球建筑行业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将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呢?袁正刚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动化、平台化以及智能化。他表示,自动化将减少人工体力劳动;平台化将产生大量数据,促进多专业、多企业间的协同;而智能化则利用建筑行业高度动态、高度专业的特性,帮助企业作出更好的决策,建造更好的房子。
袁正刚介绍,这两年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仅仅依靠大语言模型还不足以解决行业问题,需要融入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特有算法。“因此,公司这两年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行业知识,与应用场景相结合,打造了建筑行业AI大模型AecGPT,目前已覆盖七大应用场景,包括AI智能设计、AI算量、AI斑马进度、AI物资管理、AI交易、AI安全、AI教育等。”
在他看来,行业大模型是“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新一代AI驱动的方案设计产品为例,在确定指标后,可以生成成百上千的方案,从中找到最优解,而且能快速估算成本,精度误差小于20%。同时一键生成效果图也能让建设方和决策者清楚地看到建筑的最终形态。
“这样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基于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细化管理,已经开启了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新篇章。”袁正刚如是表示。
专题实时更新丨首次出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