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BOB全站揭秘惠州千年瓷脉 打响“海丝”文化品牌

  BOB全站大图:惠州白马窑址考古发掘现场。 小图:工作人员在进行考古发掘。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李松权 通讯员朱奕凡 摄

  白马窑是广东目前经考古调查、发掘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址群,也是2012~2022年度“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近年来,惠州市文广旅体局将“海丝申遗”作为全市文旅系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全力推进,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持续推进以惠东白马窑址为中心的“海丝”史迹的保护利用。

  近日,“海丝”史迹点惠州白马窑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白马窑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圆满完成。这也意味着,白马窑为广东“海丝”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BOB全站惠州在古代制瓷业和“海丝”中的历史地位也进一步明晰。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挖掘揭秘惠州白马窑千年瓷脉,打响惠州“海丝”贸易瓷器的文化品牌。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坐落于莲花山脉西段西枝江腹地的丘陵谷地之中;2015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白马窑创烧年代为明代,明代中期达到兴盛,产品以仿龙泉青瓷器为主,烧制的瓷器常见有碗、盘、碟、杯、盏、灯、洗、器盖、砚台等。该窑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记者现场看到,在窑址地表,仍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及各类青瓷片等。

  惠州十分注重开展白马窑址群的考古基础工作,2019年至今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惠州市文广旅体局(市文物局)、惠东县政府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针对白马窑址群的区域系统调查在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窑址20处,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和广东明代最为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

  2020~202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三次在白马窑址群所属的三官坑窑址持续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清理分室龙窑5座、制瓷作坊1处,出土文物标本约3000件、瓷片30000余枚,对于重新认识惠州白马窑址群和推动明代“海丝”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市文广旅体局(市文物局)将依托白马窑址群的持续性考古工作,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动广东省陶瓷考古标本库房建设,该项目已纳入“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建成后将是全省首个以陶瓷考古标本为主的库房,并将结合标本库房建设惠州区域性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研究中心,有计划地开展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工作,推动“海丝”资源多学科研究、展示、利用和构建新型的科研合作平台。

  “白马窑的产品为仿龙泉窑青瓷器,主要采用长条形分室龙窑进行烧制,也有部分馒头窑,产品质量较好,体现了精湛的烧制技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刘长介绍。尤其是2020年发掘工作清理分室龙窑2座,填补了广东地区明代分室龙窑研究的空白。同时,白马窑址出土的瓷器胎体都很规整,厚薄均匀,说明拉坯的技术较好。

  “与明代广东同时期的瓷器相比,白马窑址烧制的瓷器质量上乘。”刘长说。明代梅县、廉江窑烧制的是粗糙的民用青釉或青白釉瓷器。佛山石湾窑烧造的主要是黑釉、酱黄釉和青釉等民用陶瓷。揭西河婆窑和饶平九村窑烧造的是青花瓷器。白马窑大规模仿烧的是龙泉窑瓷器,釉色晶莹如玉,品种多、制作精美,出口价值也较高。

  西枝江是东江第二大支流,于惠州城东新桥汇入东江,位于西枝江沿岸的白马窑,瓷器外销自然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西沙群岛海域及其他海上贸易相关的地点如日本沿海、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索马里沿海等地,也发现了与白马窑相同或相似的器物。这说明白马窑产品生产具有极为鲜明的外向型特征,以出口外销为主。

  这些“海丝”沿岸的白马窑瓷器遗存是明代惠州广泛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证据。

  “白马窑作为明代粤东沿海规模较大的瓷器生产中心,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代广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但由于对遗址的考古挖掘和内涵诠释不够,惠州外销瓷知名度不高。因此,对白马窑进行更深入的考古发掘,打响惠州“海丝”贸易瓷器的文化品牌,意义重大。

  惠州古代制瓷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惠州东江北岸东西近百平方公里的惠阳平原已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博罗园洲梅花墩窑址曾发掘清理一座15米长的龙窑,是迄今为止广东发现最早的龙窑。这意味着约2500年前,惠州的先人就迈入了亦称“釉陶”的原始青瓷器制作时代。博罗龙溪银岗村发现的4座龙窑,是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域较为罕见的大型古窑。

  北宋时期,位于惠州东平窑头村的东平窑,与广州西村窑及潮州笔架山窑并称为“广东三大民窑”,东平窑的产品也大量外销。

  “白马窑作为广东明代最为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其生产工艺先进,产量巨大,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独占鳌头。”该负责人说。因此对白马窑作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使它们与北宋东平窑等惠州窑址一起,再现古代惠州发达的制瓷业,不仅能对惠州的瓷器文化进行完整的诠释,也可以提升惠州在“海丝”中的整体知名度。

  惠州也是“海丝”重要贸易港。“但在历史文献中关于惠州参与‘海丝’的记载并不丰富。”该负责人说。根据宋代的记载,当时富商大贾的商船曾经常出入“恩、广、潮、惠间”。明代的《顺风相送》中提到,当时到东南亚贸易的商船在航行时需要停靠惠州“大星尖”。这些有限的历史记载难以彰显惠州在“海丝”的重要地位。白马窑陶瓷生产具有极为鲜明的外向型特征,对其进作一步考古发掘,证明其明代粤东沿海规模较大的瓷器生产中心的历史地位,可以有效地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提供考古支撑,贡献惠州力量。

  “惠州能够跻身海丝联盟城市之一,从侧面展示了白马窑在海丝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强禄说,通过对白马窑遗址的充分挖掘和价值阐释,能够了解惠州制造业在明清时期广东发展史上的贡献。

  如何挖掘白马窑作为“海丝”重要申遗点的特殊价值?“白马窑生产的这些瓷器,把惠州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张强禄表示,可以进一步挖掘白马窑的历史价值,并通过走出去,在广东乃至海外举办白马窑瓷器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惠州在“海丝”贸易体系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记者从市文广旅体局了解到,接下来,BOB全站惠州将用好“海丝”文化的历史符号,打造具有惠州辨识度的“海丝”文化标志性成果,为惠州海洋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对白马窑明代窑业遗存持续开展考古工作的同时,我市还将依托白马窑址群出土文物资源开展“海丝”全媒体宣传,通过召开一个发布会、BOB全站出版一本考古图录、举办一个考古成果展览、召开一场研讨会,全方位推介白马窑遗址的价值,增强白马窑址的影响力。

  同时,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动建设广东省陶瓷考古标本库房,打造全省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长远谋划建设惠州区域性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研究中心和白马窑考古遗址公园,推动“海丝”资源多学科研究、展示和利用,充分释放窑址的文化价值,打造湾区“海丝”文化高地。

  此外,惠州还将平海所城遗址、练姑山烽火台遗址、田坑烽火台遗址、大星山炮台遗址等海防文化遗迹串珠成链,构建海洋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带给人们对惠州“海丝”文化的连续感知,以提升惠州“海丝”文化的整体知名度。

  2023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将在惠州召开。惠州将以此为契机,讲深讲透讲好“海丝”故事、惠州故事,唤起全社会对“海丝”史迹保护的关注与支持,让惠州文化合作交流走向世界。

Copyright © 2018-2024 BOB全站.(APP)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苏ICP备170672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