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我于北京买过一本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咱也不懂啥是设计,只是觉得纯白的封面简约大方,里面设计的器物也令我赏心悦目。一个字,美,两个字,漂亮,毕竟天秤座公认的卡颜值。
一切皆有因缘,只是憋了快八年。这两年结识了几家设计类的企业,分散于沪杭粤三地,也分属三个不同行业。说实话,与这类企业交谈的时候我心里这个虚啊,时尚、艺术、设计还牵扯到工业设计……全然是个幼儿在这些议题上,只能硬往可持续发展上拽谈资,反正就是可持续+一切。
唯一一次补了点设计知识是在最近的一个活动上。看着主办方发的笔记本伴手礼,我惊呼于黄蓝黑的色彩搭配,说不出的高级感。关于设计驱动美感的疑问,憋了八年,这次可逮着机会了。造型、色彩、纹理,感谢坐我旁边的交大设计学院教授,给我科普了一下设计的三大要素。
在这次活动上,有位学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发明,一款紧急救援取暖产品。那天,台风过境江浙沪,狂风骤雨气温说得过去,倒也是应景,万一今后台风带来极端天气,灾害救援这款产品肯定很实用。谁曾想,仅仅过去一周,江浙沪高温肆虐,尤其是杭州,白天烘烤夜间闷蒸。室内外一进一出,如同经历了一次冶炼,但肉身终究不是金属,后者经过淬炼可以增加硬度和强度。从这一点上来看,人类中心伦理观要不得。当然,为这一理论观提供理论基础的启蒙哲人们如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他们的认知带有强烈的时代局限性。数千年前的人类,怎么能想到千年之后的子孙们正遭受着这般高温,高温的我已经不能直视给柏拉图带来思想灵感的太阳,它可不是什么深邃的视觉符号。
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开启了空调为人服务的时代。一晃百年矣,全球的高温最近这几年记录不断被打破,1.5度的临界值不断被挑战,我们与气候变化的距离已经没有了距离。如果说躲进空调屋是我们适应气候变化最为朴素的行为,那么作为消费者,人类选择购买绿色环保的产品不失为对气候变暖的减缓,虽然看似微不足道的贡献。不过,是时候摒弃“获取——生产——废弃”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考虑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废弃物如何实现再利用——当可持续发展撞上了设计,便有了可持续设计。《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作者原研哉对设计有着这样的理解,“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达,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这很符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使用便捷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购买绿色环保产品与可持续的设计,构成了联合国提出的SDGs的第12个目标——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由环境、经济、社会组成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体系再次被确立。明年是这些目标提出的第十个年头,今年则是ESG概念提出的第二十个年头。
我们习惯于对一个事物周年纪念,五和十的倍数的年份更视为纪念的大年,纪念是为了不忘我们为何而出发。1994年,联合国发布《在乎者赢》(Who Cares Wins)报告,正式提出ESG概念的十年前,我国首部公司法才正式实施,也就是我们确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过才三十年。
三十年前,东北国企职工下岗潮和江浙沪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一体两面,一破一立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从杭州街边小店到发展成为设计师品牌时尚公司,江南布衣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受益者也是见证者。
2024年8月2日,顶着杭州40摄氏度的高温和巴黎奥运的热度,江南布衣给自己过了个而立之年的生日。相较于动辄百年历史的跨国巨头,三十年显得单薄,但对于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属实不易了,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三十年的注脚。
做生意不是看谁赚的钱多,而是看谁活得更长。《繁花》里爷叔对搞钱的阿宝的这番叮嘱,可以说是很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了。迎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春风,多少企业兴起又衰落,淹没于商业历史的长河里。江南布衣想活得更长,所以它走得慢走得稳。
如果今后书写这家企业历史,我认为2022年为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布尽其用”项目开启,江南布衣开始从传统面料和工艺中挖掘商业价值,这还不足以成为转折点。传统手工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带环境伦理,“不夭其生,不绝其长”是古人朴素的自然保育观念。因此,“布尽其用”有与生俱来的可持续发展基因。短短几年,江南布衣以“布尽其用”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逐步成型。从目前的布局来看,符合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用核心优势创造商业和社会的总价值。
尽管官方宣传这个项目为期五年,但我更相信这是一种低调的表达,或许一场更大的布局在悄然展开。愿这家“生于独到 立于多元”的设计师品牌时尚企业继续走得慢与稳,筑牢自己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