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BOB全站战略误区:3大品牌定位方法中小品牌仅1种适用

  BOB全站定位理论是品牌营销始终绕不开的线年代的定位理论,“舶来”中国后,伴随40年改革开放,营销市场急速发展,在2010年前后发展至顶峰。

  随着定位理论在营销界广为流传,该理论在实操中显示显示出的种种不自洽,不适用,也困扰着品牌营销从业者。

  为大企业,大品牌量身定制的定位理论,如何支撑中小微企业品牌发展,将成为支撑企业渡过从0到1,从1到10两步难关的关键因素。

  近日,营销畅销书《流量池》书中提出了3种主流定位方式:竞争性定位、品类升维定位、USP定位。但仅有一种,适合中小品牌。本文,作者将为做出解析。

  一是,竞争性定位,即对手定位,书中认为对立型定位是强竞争性导向(非用户需求导向),是与对手显著差异化的定位,并提出,这种方式适合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后发创业的品牌。书中以神州在出行市场与滴滴、Uber等企业较量为例子;百度在搜索市场以“百度更懂中文”为例子。近期瑞幸咖啡贴打星巴克,也可作为此定位方式案例。

  类似的案例,不但是定位理论倡导者们鼓吹定位学说的主要论点,还可以配合眼花缭乱的公关手法,让企业主津津乐道,让旁观者大呼过瘾。

  即便书中“这种方式适合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后发创业的品牌”的鸡血感染着大多数品牌主,但大家往往容易忽略,是以下几条:

  所有想采用竞争性定位的企业,先对号入座,看看品牌是否适合这3条前提条件:

  有几种具体情况,老二、老三找老大打,比如百事找可口,加多宝找王老吉;老细找老大打,揩流量,比如当年神州找Uber;老二老三对打,比如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但你能耳熟能详的案例,一定出现在竞争度高饱和并趋于自然垄断的市场。这种市场出现竞争定位有它的必然性,这种市场必须要打,因为这种市场一将功成万骨枯,老大NB,老二老三衰B,其余老细苦逼穷逼。当年阿里来往、网易易信都没打过微信,今天你还记得这个名词么。而非竞争性市场则未必,比如餐饮,西贝莜面村会和海底捞互相撕逼,互泼脏水么?万一把消费者搞烦了,两个都不吃,去吃肯德基了。

  这些企业大多数已经跨过从1到10的企业原始发展阶段,这些典型成功品牌背后推手——财力雄厚的资本爸爸们,他们为这些新品牌提供了海量资金支持。

  360杀毒软件的竞争性定位灭掉了瑞星,卡巴斯基,金山毒霸,但不要忽略,周鸿祎在执掌大印前便已经是天使投资人,360是他自己的基金投的;

  滴滴、快的曾因一度补贴出租车打得火热,那是阿里和腾讯两个爸爸在掏钱,后来不打合并了,是因为把爸爸口袋掏怕了;

  瑞幸咖啡贴打星巴克不亦乐乎,但是他更被不少业内人看成是一部投融资机器,和2010年前后的优酷颇有几分神似。

  所以,锤子手机可以揩油苹果,小米雷布斯有碰瓷苹果之嫌,当年乐视电视可以去找小米的茬,因为他们都符合刚需高频的特点。

  但是,我们来看看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情况,我们来看看用友软件的Slogan(下图),并未选择在定位上贴打SAP,因为打了白打,很多人不知道你是谁,还有帮友商做广告的嫌疑。

  品类升维定位,就是“第一”卡位,创造新品类,成为第一。《流量池》把这本书归纳为,不跟竞争对手在同一概念下进行差异化纠缠,而是直接升级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创造新的蓝海品类市场。回到定位本身,也就是创造新的需求,或者启发新的需求,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根本就不是之前的其他产品,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购买体验,那你自然也会成为新品类的代表者。

  书中举例说明,升维定位的几种典型措辞:“XXX行业开创者”、“重新定义XXX”、“XXX革命”

  书中指的“升维定位”是针对品类,或者产品、行业本身而言的单维度定位,最大的问题在于,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照做往往容易陷入死胡同中。

  试想,既然是中小企业,必然在成熟且高频,或高容量高毛利的大市场中往往处于弱势,产品的特点上往往与同行相差不大,成功往往是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非要在市场上强行定位,往往容易陷入误区。

  第一种,抛弃主营业务,用仅占营收极少份额的新兴业务为品牌定位。这种做法我们往往叫“赌”。这种方式对未完成品牌原始积累的,从0到1的小微企业而言,倒不必苛求。因为不少小微企业为了生存,主营业务经常不得不做出变,品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品牌资产投入较少,重头再来也相对容易。比如,一家火锅店开了大半年,生意不咸不淡,决定改卖烧烤,因此店招牌就得变掉。

  但是对于中型企业,这种改变则要慎之又慎,一旦市场变化,用品牌赌运势,赌输品牌便销声匿迹。

  第二种,是新创业企业,以及企业孵化子品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把脑袋削尖去争品类第一,结果发现产品陷入伪需求,没有市场。

  以一个创业项目“七彩意面”为例,主打健康素食意面外卖,就是萝卜汁、青菜汁、鸡蛋等做的意面。我们可以发现,即便餐饮是个大市场,但是七彩意面处于“西餐-快餐-外卖-意面-素食意面”分类中的一个品牌

  作为一家企业,如果既无法去削尖脑袋找到一些真实需求,又无法预测行业或消费者的变化趋势,如何进行升维定位呢?

  换而言之,有些定位,并不是做给消费者看的,我们应该把“升维定位”中,产品/服务的升维点转变到“人”的身上。

  好像说“选择高端手机,不用iPhoneX,要用长得最像它的山寨机”,很明显是一个笑话。

  但是,为定位埋单的人,未必是消费者。因为这个广告根本就不是打给消费者看的,而是经销商。

  这是家居行业的普遍特点,广告做给经销商看。家居行业的销售额是渠道决定的,而并不是大同小异模仿门槛低的产品本身。

  这种品牌的定位及广告核心目的就是招商,只要有人高价拿代理,多提货,让经销商有信心,多卖货,营销就成功一大半了。

  因此,消费者无法理解的“大理石”卖点,对于浸淫行业已久经销商来说或许是个好噱头。一个卖点,通过销售在现场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消费者套出“溢价”够买就成功了。

  给人直观感受是,无厘头,可笑。因为电动车同样属于几乎没有差异性,没有产品护城河的品类。这种品类不但区域性强而且,极容易陷入价格战。

  比如,同样规格材质差不多的电动车,河南产,本地卖3000,运到广西,卖3500以内要亏本,钱呢?被物流吃掉了。

  因此,对于熟知行业内情的理性人而言BOB全站,不但没有体会到更高端,反而体会到多花500人更傻。

  而“更高端”的定位是打给谁看的呢?其实是给消费者的朋友看的。“更高端”的定位,实际上是消费者的“社交货币”。

  首先电动车市场,一般多在一二线城市的郊区,及五六七八线城市,不少消费者是把电动车当做主力出行工具来用的。而车是人性格的延伸,

  “我的贵——因为更高端(其实是因为定价及成本原因)——你花贵的钱值——你比骑其它电动车的人更高端”

  类似定位套路的还有某品牌“更时尚的电动车”,主打五六七八线年轻消费者够买诉求。

  因此,中小品牌在进行“升维定位”的时候,要慎之又慎,避免陷入品类误区,跳出品类找定位,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罗瑟·里夫斯提出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理论,即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40年后,达彼思广告将USP发扬光大。

  从理论来讲,对立型定位也是一种USP(人无我有)。但从实践中,我们一般说的USP更集中强调产品具体的特殊功效和利益,是一种物理型定位。达彼思认为,USP必须是具有特点的商品效用,要给予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利益承诺,并通过强有力的说服来证实它的独特性。

  USP定位是从品牌自我出发,根据主力产品特点,主打功能性的定位方式。案例数不胜数。

  比如OPPO“充电5分钟,通线小时”、“怕上火喝,王老吉”、“孝敬爸妈,脑白金”、“农夫山泉有点甜”

  但USP定位的问题在于,如果定位与品牌挂钩不够紧密,品牌资产很有可能出现被取代的危险。

  比如,“困了累了,喝XXX”,在几年前,这是红牛的广告语,但如今使用它的是东鹏特饮。红牛将USP定位换成了“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

  今年世界杯期间,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洗脑广告中,有一则是知乎,USP定位为“有问题,上知乎”。这个定位在于消费者需求这个“坑”挖太大,但是知乎这个品牌未必能完全填上。“有问题”除了上知乎,还可以上、悟空问答、新浪爱问,将“有问题,上知乎”中,“知乎”两个字换成其他任何品牌都不会有违和感。据说知乎这则广告画了5000万,假设今年晚些时候,百度或者今日头条,狂砸1个亿“有问题,上”,“有问题,上悟空问答”,不知知乎该如何应对。

  这个USP定位最大的问题是,某种程度上涉嫌虚假宣传,而且漏洞太大,很容易被对手攻讦。

  我想反问一句,如果这家平台上,每个人找工作都能直接跟老板谈,这个招聘平台是专为小微企业招聘打造的?在平台上招聘的公司,规模得有多小。

  以上3种主流品牌定位方式,是最为普及以及被业界所熟知的,虽然它并非定位方式的全部,但却是最具诱惑力,也最容易把节奏带偏的3种方式。我们在学习定位理论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来源和适用性的,如今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要比缔造定位理论美国60年代复杂得多。而品牌的声量和公司实力直接相关的,中小品牌,在实力和才智处于弱势,不要过于盯着竞争对手,也不要想着读了一两本书后,就来一个高人一等的视野,通过升维碾压行业其它玩家。好好做自己,走自己的路,讲好自己的故事,对大多数中小品牌是最实在的路。

Copyright © 2018-2024 BOB全站.(APP)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苏ICP备170672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