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全站转眼王培波离开我们一年了,看着他留下的作品,似乎感到他又转身谈笑风生地来到了我们面前。
王培波祖籍山东威海,1954年11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在这个北方的海滨城市,他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喜欢浩瀚波澜的大海,他喜欢深邃的蓝天,缠绵飘然的白云,他喜欢神秘宁静的海夜星空,他喜欢大自然的一切美妙,他喜欢大自然那优美的旋律……大自然的美和北方海滨城市的文化根脉赋予了他艺术天赋,孕育了他的美术才华,同时也孕育了他宽厚大度、热情友善、乐于助人、探索向上的品性。
他在大连贝雕厂的五年多工艺美术设计生活,奠定了他从事艺术设计的志向。“文革”结束,全国恢复高考,王培波以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实践基础,于1978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雕塑专业,与同期入学的同学们一起有幸成为一代雕塑艺术大家、中国金工艺术专业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郑可先生的学生。
1982年郑可先生(前排中间)和王培波(前排右一)等78级学生在北京展览馆前
当时,这个班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后,学校唯一有意识采用专家工作室方式教学的示范探索班级。郑可先生既是班主任,又承担了这个班的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和创作的全部教学任务和整个培养过程。郑可先生把一生探索艺术设计和雕塑、金工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都倾注在这个班的人才培养上。
更有幸的是王培波所具有的品格魅力,以及他所具有的专业实践和工作协调的能力,使他一入学就被推选成为这个班的首任班长。在郑可先生的精心培育下,这个班的所有同学,经过四年的学习,个个学有所成,不仅传承了郑可先生的工匠精神和艺术思想,而且都达到郑可先生和学院所期望的,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优秀艺术设计创作人才的标准。王培波也以优异的成绩于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承担起装饰雕塑和金工专业承前启后的重任。
1982年,王培波(左二)和他的同学们在原中央工艺美院门口手举78级毕业展览招贴牌
王培波留校后,在圆满完成学院各项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忘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社会。他先后设计创作的很多公共艺术作品受到好评并被收藏,特别是1992年,他为中国钱币博物馆创作完成的大型锻铜壁画《铸》崭露头角,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
1994年他为追寻恩师郑可先生和学院其他留法前辈的艺术和设计思想足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和设计创作水平,只身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工作室研修和学习。回国后,他无论是在教学思想方面,还是在艺术创作实践或理论研究上都发生了重要转折和突破。
我们难以忘怀1997年香港回归,学院承担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创作情景。王培波作为工艺制作和安装的主力,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无私的投入,为制作工艺锦上添花,圆满地完成了中央政府交给学院的创作设计任务。1999 年世纪之交,他以饱满的热情和使命感,参与中华世纪坛的日晷指针设计以及壁画的创作设计,获得了高度赞扬。他后期为张衡地动仪复原所作的设计,受到国内外行业的高度评价。
王培波无论在学院主持的集体创作的大型国家艺术项目中,还是独立承担的社会设计制作任务,都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奉献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做出重要贡献。
1999 年开始,王培波走上教学科研和行政双肩挑的岗位,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随后又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2009 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环境雕塑研究室主任。这期间,他不辞劳苦,不仅努力提升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创作水平,同时关注学院专业学科发展对社会相关专业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力。
他曾先后任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币章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金银纪念币设计图稿及样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普通纪念币设计图稿评审委员、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图稿及样币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等社会学术团体的职务。在这些社会专业团体中,王培波以专业的开阔视野,学术的影响力以及社会文化责任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水平。
特别是在我国的印钞造币和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制作行业和领域,王培波接脉他的恩师郑可先生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思想和实践经验,以其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设计创新意识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和评价。十几年来,王培波参与指导、评审的有:奥运币、贺岁币、世博币、建党币、抗战胜利 70 周年币、航天币、 孙中山诞辰 150 周年币等纪念币品种多达数百种。
他在每一次参加评审过程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评审现场的专业点评,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完善和丰富设计图稿的许多设计语言和钱币铸造的艺术形式美感,促进图稿设计和制作整体水平提升。他设计完成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28个运动项目银质纪念章,获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和业内的高度赞扬。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王培波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委托设计东方主战场的纪念铜章LOGO,并与设计师们共同完成20个东方主战场的铜章设计工作,这套纪念铜章同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抗日战争博物馆及各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4年3月王培波在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四季厅会议室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和普通纪念币征集设计图稿评审中
左起:胡福庆、王安、吕品田、辛德勇、路盛章、华蔚BOB全站、王敏、白敬东、梁远、邵国伟、吕英杰、丁孟
他还针对印钞造币和纪念币领域专业设计队伍的实际状况和综合素养,积极创造条件,在学院举办学历和非学历的“金属工艺设计雕刻研修班”,提携新人,加快设计师队伍的成长。王培波为推动我国硬币设计水平和普通纪念币设计开发项目的立项的科学决策,以及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培波先后在光明日报、装饰、中外文化交流、中国艺术等杂志发表了《旅欧散记》、《传统与时尚—— 对当代工艺美术的思考》、《流星落何方——德朗的绘画》 、《欧洲现代城市雕塑》、《神秘与尊严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技术素质与艺术素养》等代表性论文,并编辑出版了《漫步欧洲—现代城市雕塑》、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素描藏品》共六册、《郑可》、2015年工信部立项的国家重要传统文化信息档案工程《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金属工艺篇》等代表性专著。他的这些代表性论文和专著体现了他的学术修养、艺术主张和思想,对于推动专业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培波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养成长起来的一代英才。他继承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术文脉,发扬了学院先辈们开创的“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多元创新”的精神。
他一生为人直率坦诚,做事认真执着,具有敏锐的感悟力、艺术观察力和表现力。他的勤奋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他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金属工艺的知名专家学者,他的金属鍛铜浮雕作品风格厚朴高雅,富有表现力,雅俗共赏,在金属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作为知名雕塑艺术家,无论是他创作的公共空间的大型雕塑,还是架上雕塑,他都有自己独到的探索,不人云亦云,基本形成了他的艺术风格以及独开一派的走势。
特别是他的不锈钢雕塑,阴阳双关的空间形态的虚实互补,“道法自然”的抽象意味,呈现出圆融、共生的形式美感,他在具象和抽象的互动意味中,创建了自己心灵意向的语言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觉审美世界。
可是,王培波却丢下他电脑里创建的无数雕塑图稿和设计方案走了,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雕塑艺术新风格,就此终结。这不仅是孕育他的母校的遗憾和损失,也是雕塑界和精工专业领域的遗憾和损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