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全站前不久,我市发布《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围绕居住类地段、生产类建筑、公共类空间和三者组合形成的综合类片区四种类型开展试点。其中,综合类是指由居住类、生产类BOB全站、公共类中两者或三者组成的复合空间。《方案》提出,以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等为试点,推进系统集成、一体化打造,展现城市多元魅力。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目前浦口火车站更新项目正在推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十一片区已先行完成,成为综合类片区更新的先行示范区。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类片区更新试点是要通过实施重点单元更新改造、社区综合微更新和美丽宜居街区建设,一体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的复合空间。
在重点单元更新改造方面,对现状不以居住等单一功能为主的一般历史地段或历史风貌区和各类功能混杂的重点城市更新单元,进行系统性更新改造,加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借助5G、互联网、融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介、新平台,植入现代产业、商业等要素。
对社区进行综合微更新,是对以社区或社区联合体划分的一般更新单元,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实施一批微更新项目,着重聚焦解决民生痛点,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逐步构建以社区中心为重要支点的15分钟生活圈,为绿色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提供支撑。
美丽宜居街区建设则注重联动老旧小区围墙内外空间,依托智慧家园、CIM平台等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平台,提升生活服务功能,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营造高品质街区环境。推进适老化公共空间改造、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塑造全龄友好街区。
砖红墙面、黑格子窗,在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一批老旧房屋经过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并将活化利用。
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北至南京长江大桥、南至扬子江隧道、东至长江、西至横江大道,规划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共规划数字金融城、风尚生活区、历史文化区、超级总部基地和北部滨水区五大片区,其中历史文化区启动区将于年底揭开面纱。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目前正在更新中的地块位于津浦路和大马路中间,共计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15栋建筑。这里有新建的配电房、空调房,也有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旅舍、烟酒店、办公楼和宿舍。配电房外墙使用灰色清水砖墙和褐色“木结构”打造出仿古的感觉,记者上前敲了敲“木结构”,发现其实是钢木混合材质。该项目引进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建筑专家,与国内专业古建修复团队合作,以“尊重历史、保护特色、重塑价值”为原则,用“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改造,将历史传统工艺、材料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恢复历史原真性,保留厚重的沧桑感。
大马路15号是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本来已经成为危房。项目团队查阅资料考察建筑原貌后,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加固、防火等处理,木栏杆刷清漆保留原色,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
从大马路15号走过去,后面有一片文保建筑,有的是烟酒店,有的是旅舍,上面还保留着古旧的痕迹和火车站的标志。津浦路4号也是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民国时期是铁路职工公寓,新中国成立以后仍作为铁路职工公寓。此次更新中,基础和墙面做了加固,屋顶重新做防水后,按原样恢复,青灰色的墙面是把粉刷面铲除后恢复的清水墙,这里以后会引进厦门旧物仓,展示一些老物件,打造浓浓的怀旧感。过了这栋建筑,后面是一排小洋房风格的别墅群,曾经是铁路高级职工宿舍,这里以后会引进民宿、文化和艺术展陈,打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从这片带给人穿越感的老建筑中出来后,面前是长达5.6公里的最美滨江岸线,更新完成后,市民如果想前来体验,可从中山码头坐船到浦口码头,饱览长江风光后再感受一下老建筑别样的风情。
鲜艳的玫瑰花瀑布引来众人拍照打卡,这不是在郊外的农庄,而是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路BOB全站、宁海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和宁夏路之间,目前共分为十三个片区。这一街区是南京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成为朋友圈“网红”的十一片区,位于宁海中学对面,包括5幢文物建筑、2幢风貌建筑和一些辅助用房,占地总面积6260平方米。
破旧的历史违建、封闭的独栋建筑……长期以来,颐和路十一片区“养在深闺人不知”。经过三年多空间布局的腾挪、联通,整个片区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公共院落,百年老建筑露出了真容,七幢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
采取保护和织补结合的方式,街巷、院落、建筑本体和花园组成了四级空间,使片区已经退化的居住功能在公共空间中重新焕发了活力与生机。时光仿佛在颐和路打了一个盹儿。在这里,你可以在老建筑中漫步徜徉,在新风景中闲逛打卡。静谧的梧桐树下,一群时髦的年轻人来这里取景拍照。老邻居们纷纷感慨,房子变精致漂亮了,房前屋后的大树、石头门楼还在,属于他们的时光记忆也还在。
在“修旧如旧、与古为新”的原则下,片区改造保留了部分街区记忆,利用修景元素“补新以新”,让节点空间获得传统和当代的反差与张力。如石头门楼旁边名为“春夏之歌”的主题装置,“竹”和“笙”的组合展现了富有韵律美感的东方意境之美。
怀旧与时尚隔墙相顾,碰撞出别样风情。通过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不再“孤芳自赏”,而是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历久弥新的根本之途。十一片区采用“保护+文化+商业”的运营模式,目前已有多家国际品牌入驻。片区内引进艺术中心,与现有的将军馆、海洋馆形成浓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又引入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餐饮品牌,让人们不断在历史与现代中徘徊穿梭,享受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停留。位于十一片区的宝龙艺术中心前身是两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是街区不可或缺的记忆。作为多元化艺术空间,这里每年将会呈现数十场艺术展览和各类公共文化项目。
被列入综合类更新项目的还有江宁区竹山路片区和高淳区老街片区。竹山路片区位于南京江宁主城中心区,北联东山行政中心,西联百家湖——杨家圩主中心,是新旧城区交会地BOB全站,有着多元更新需求。该项目已进入深化实施方案阶段,将以打造高品质街道网络和街道空间为目标,构建舒心便捷的15分钟美好生活圈。
高淳老街拥有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是高淳全域旅游体系的核心。目前,高淳老街片区更新项目正在开展规划报批,计划把民生改善、风貌提升和文旅发展相结合,按照“有机更新”“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微循环式”更新等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改善。
修旧如旧,与古为新。综合类片区更新在新旧交融中实现了居住、生产、公共的相融共生。以此为方向,我市将持续探索更新路径,推动历史空间焕活与城市品质提升同向而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城市多元魅力。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