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连续11年居于全球首位,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三分之一,诞生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商平台企业,也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
但是,拆开快递一时爽,包装废弃物却大幅增加,消纳它们对于大自然多少有些费事。
环保机构“摆脱塑缚”最新发布的《中国电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评价报告》(下称《报告》)对6家快递企业、8家电商进行了评价,成绩有好有差。《报告》认为:
在6家快递企业中,顺丰以各维度相对较优的表现得分超越同业,得分76.5分(满分100 分)位居首位。排名中部的企业为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和申通快递,得分在35-40分之间。韵达速递和圆通速递以32分和24分排名垫底。
在8家电商平台中,京东、阿里巴巴和唯品会分别以70分(满分120分)、53.5分和49分位列第一梯队。网易严选、苏宁易购属于第二梯队,得分分别为12分和10.5分,显然与第一梯队存在差距。拼多多、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未将包装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议题,得分几乎为零。
既有京东这样的优等生,也有抖音、快手这样的零分得主。有意思的是,差生的环境绩效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存在差距断崖。
电商快递包装绿色化转型主要涉及四类企业主题,分别是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大型品牌商、小型商户。“其中,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由于数量相对集中,承担更核心的作用。”摆脱塑缚快递减塑项目经理陈艾佳说。
一直以来,国内快递企业在国际ESG指数机构的排位普遍不佳。《报告》所评价的6家企业,也全部被晨星所收录。在378家物流企业的最新成绩中,只有顺丰排在第78名,其余5家均排在100名之后,尤其是韵达和申通,更是排在了300名以后——这与《报告》的评价有相似之处,顺丰以各维度相对较优的表现得分领先于同行。
很多快递企业对环境议题的关注不够。从ESG信息的披露情况看,三通一达的2023年度ESG报告有些潦草,在篇幅均不足百页的情况下,E项专题的篇幅占比更是最小。其中,圆通速递ESG报告的“环境篇”只有6页,占比不足10%。
然而,E项本应是快递行业的高相关度议题,从指数机构的评分权重看——以妙盈为例——E项的打分权重也最大,占比39.42%,高于S项的34.62%和G项的25.96%。
具体到包装绿色化转型方面,陈艾佳说:“快递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比如极兔、中通、申通在绿色化行动上虽有一定投入,但多数仍处于研发或试点阶段,韵达和圆通则在多个维度落后;目前只有顺丰和中通设定了企业减碳目标;在供应链绿色采购方面,各快递企业的推进也相对较慢,仅极兔速递披露了绿色认证供应商比例。”
差距背后是研发投入的分野。例如,顺丰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包装减量技术,如薄型文件袋减少40%塑料用量,而有些企业虽计划2024年试点循环文件袋,但实际进展缓慢。
例如,《报告》在谈及企业是否“设定快递包装绿色化转型目标”时,6家企业中仅有顺丰披露了有效信息——2030年前,力争100%标准胶带全部切换成再生胶带;提出了集团2030年碳目标,即每件快件包裹的碳足迹相较于2021年降低70%,其中可持续包装创新是实现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例如“依据企业快递包装操作规范,对一线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方面,极兔和申通“未见有效信息”,但有些公布了信息的企业,其措施也未必能够落到实处。例如暴力分拣,既与消费者权益很贴近,也与包装绿色转型相关。
暴力分拣有可能损伤物品,自然不受消费者待见。但广东快递包装联盟负责人骆天生还指出,为了尽量避免损伤物品,就会“增加二次包装需求,进一步加剧过度包装的问题。暴力分拣现象,和快递公司管理不善、员工职业素养不足、分拣设备落后等因素是有关的”。
然而,暴力分拣堪称快递行业顽疾,尽管屡屡被相关部门处罚,但有些企业从未诚心改过。
2020年4月9日,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参加电视台节目《问政山东》时,面对暴力分拣现象,局长杜继涛称:“很气愤、很痛心、很惭愧不安。”4月10日,被曝光的韵达快递济南大学站点被处罚。
但就在韵达被处罚的当天,中通快递天桥三部的快递员仍在抛扔快递。翌日,当媒体记者再次来到该站点,又观察到有一半的快递仍是以抛扔方式被归类。此外,中通快递槐荫九部的工作人员也被发现抛扔,媒体描述,“在一段不到30秒的视频中,有4个快件被工作人员扔出超过1米远”。
哪怕四年后,这样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例如2024年8月26日,湖北恩施邮政管理局针对部分工作人员在分拣快件时存在抛扔快件等野蛮操作行为,向恩施天翔中通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也就是说,顶风作案、认罚但不改过,对于中通这样的企业,几乎是家常便饭——在接受了行政处罚的情况下尚且如此,那么在企业宣传和ESG报告中所做的描述或承诺,其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快递包装的绿色化转型不能仅仅依赖快递行业本身,电商平台企业的责任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家发改委在2023年年底发布的《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中强调了电商平台在资源整合和治理方面的优势,并明确指出,电商平台要在电商快递包装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事实上,处于供应链连接枢纽的电商平台,可以通过规则制定、激励机制推动链上企业落实包装减量化和绿色化。例如,减少与环境绩效较差的快递企业合作,倒逼快递企业优化其环境表现。
陈艾佳介绍:“电商平台在绿色化行动和信息披露上差异比较显著。”这从8家被《报告》评价的电商平台成绩分布可以看出来:第一梯队的京东以70分的成绩问鼎,第二梯队的成绩迅速降低到12分以下,第三梯队中的抖音和快手更是直接得了零分。
《报告》的评价标准共分“信息披露与沟通”等五个维度,京东除在“回收利用与处置”方面逊于阿里巴巴和唯品会,“包装减量化、无害化”逊于阿里巴巴,其他维度均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三梯队的5家企业,在“信息披露与沟通”维度的表现均为零分,这是他们显著落后于第一梯队企业的重要原因。透明度和持续改进是企业在ESG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也体现出信息披露与企业表现的强相关性。
具体一点看“信息披露与沟通”。阿里巴巴、京东和唯品会均持续在其ESG报告中披露包装相关的可持续信息。其中,唯品会还披露了三年可比的包装材料数据,包括纸类、塑料类以及回收成分等具体信息。
在消费者沟通方面,阿里巴巴菜鸟和京东物流有意识地通过宣传活动和激励措施推动消费者参与回收。其中,京东物流进一步探索了绿色激励机制,联合品牌商投入绿色专项补贴,并通过建立消费者个人碳账户等方式,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可循环包装的使用。
很少有人质疑,公众公司有义务披露财报。然而像抖音电商这样的非公众公司,是否也有义务披露ESG信息呢?
公众公司被要求披露财务信息的依据是,企业必须对分散的出资股东负责,前提是产权明晰。但生态环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产权的不明晰,亦可理解为,每个公民都可以是环境资源的股东。
因此,类似抖音电商这种对环境会产生明显影响的企业,也应有责任向公众——即环境资源的股东——披露环境信息,因为塑料包装、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其污染的不是抖音独占的自然环境,而是全体公民的自然环境。
然而翻阅抖音的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只字不提“包装绿色化”,根本未将这一议题纳入到企业环境责任的考虑范围之内,反而是环保公益活动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务虚而不务实的编纂手法,使得这份报告既不ESG也不CSR,而是更像企业宣传册。
抖音、快手、拼多多之所以落入第三梯队,便与他们在信披中未将“包装绿色化”纳入环境责任议题有关,这是他们与第一、二梯队企业最显著的区别,也是《报告》无从给他们打分作出评价的原因。当然,相比抖音、快手,拼多多因为在“目标BOB全站登录与治理”维度上的披露获得3.5分,幸运地避开了零分的尴尬。
但拼多多也值得玩味,在发布了2020年度ESG报告后,此后就再未发布相关报告。其在MSCI的ESG评级一直在开倒车,从2019年的BBB,一路下滑到如今的CCC,至少落后于98%的同行企业。此外,拼多多的中文官网没有可持续发展相关栏目,其英文官网上则设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栏目,可见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中外有别。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ESG被视为长期投资,往往是财务表现良好的企业更有实力加大投入,从而获得更好的ESG绩效。
然而这一点并未完全体现在电商包装绿色转型方面——成绩落后的抖音电商正如日中天,拼多多市值曾一度超越阿里巴巴,远超京东。光鲜亮丽的电商巨头当下只顾着增长与赚钱,却毫不在意ESG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