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民信仰普遍没落的时代,为了推出一个国家英雄,我们不惜篡改历史和塑造英雄,这恰恰是对烈士的侮辱。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的建立,不仅需要接受几代历史学家的反复质疑,而且必须通过广大民众自身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拷问,才能终究彪炳青史,为后世所铭记。
2007年8月30日,法国各地中小学开学前夕,国民教育部发表最新公报:将2007年10月22日定为二战时作为人质被维希政府杀害的居伊·莫格牺牲纪念日,所有的中小学校学生,不论年级、班别,都必须在当天早上朗读居伊临刑前留下的遗书,各级教育机构应组织相关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普及二战历史尤其是法国抵抗运动历史。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将于当天访问居伊生前就读的卡诺高中,与学生们一同怀念66年前为国牺牲的小英雄。BOB全站登录
公报甫一发表,立即掀起轩然。全国中学教师工会、教育业工会联盟两大教师团体首先发难,拒绝执行朗读遗书的规定,认为政府此举是利用历史为工具,以达到党派或个人的政治目标,将导致学界知识混乱,并担忧政治家的滥用将使教师的自由教育权以及历史研究方法的逻辑性遭到史无前例地践踏。随后,各地方教师工会也开始议论纷纷,铺天盖地的谴责声明和抗议信,为开学初的热闹景象又添了一把薪火。
全国上下的争论也蔓延至学术领域,历史学家团体、大学研究机构等权威性部门组成了警惕公开擅用历史委员会,指责教育部长达科斯和总统萨科齐不惜利用有争议性历史人物为年轻一代制造英雄,或者给学校创造爱国主义神话,而不是以批判的眼光了解历史。
这所有的负面言论使得教育部长一时间面临巨大舆论压力,也使得已在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备受责难的总统萨科齐,重新沦为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政府并未因此松口,由萨科齐亲信控制的数家电视台已准备将居伊·莫格牺牲纪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段介绍英雄事迹、名为《遗书》的两分半钟短片,在2007年10月17至22日每天在法国二台、三台、四台和五台国际频道播出。政府执意将英雄活动进行到底,教师与史学家争吵不休,夹在中间的普罗大众,只能在对这段历史的确信与狐疑中继续游移。
居伊·莫格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故事为何在六十多年后再次受到政府的关注?他的身上究竟有何疑团,让教育界和历史学界都陷入了与政府的口水之争?他的牺牲是否具有历史价值和反侵略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他算不算一位真正的国家英雄呢?
居伊·莫格,他的全名是居伊·普罗斯佩·欧斯塔什·莫格,1924年4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普罗斯佩·莫格是一名铁路工会成员,也是法国在巴黎地区的骨干份子,拥有巴黎第17区代表的头衔。居伊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便对工人运动和事业抱有强烈的热爱,在刚踏入中学时,便加入法国青年会。但是,随着世界大战阴云密布,法国遭遇的挫折使这个典型的家庭难逃四分五裂的命运。
1939年8月23日,苏联面对蠢蠢欲动的德军,为求暂时自保、养蓄实力,与希特勒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法国随即响应,宣布支持苏联的决定。法国国防部长达拉蒂埃一怒之下,将划为非法组织,下令强行解散。居伊的父亲普罗斯佩·莫格首当其冲,于1940年2月被捕,随即押往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政治犯集中营;居伊的伯父亨利·莫格则幸免于难,但也加入了当年夏天成立的法国地下组织。长辈们突然生死未卜,这个家庭的下一代却始终没有放弃父辈的信念,居伊的姐姐罗莎莉于1941年加入地下组织,很快也成长为一名干部。
父亲的被捕给居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年仅15岁、一直保持优等生称号的居伊不得不中止在卡诺高中的学业,与母亲和弟弟塞尔日流亡到法国西部的芒什省寻求政治避难。然而不久后他便只身回到巴黎,加入了青年会的地下武装组织。其间,他曾经致信当时的法国国民议会主席哈里沃,要求政府释放父亲,未果。随着巴黎沦陷,维希傀儡政权的建立,成为头号捕杀对象,城内一时间血雨腥风,但居伊仍不放弃地下工作,每天悄悄在街道上张贴传单,秘密组织宣传会。一切的活动,都在家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