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全站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过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表达了中国人对春节的深厚情感。过新年,是中华民族亲情文化的浓缩,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共有情结,凝聚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最浓的年味,是“团圆”的美好日子。人们热切地盼望春节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写的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节喜庆气氛和迎接新年的欢乐情景。“谢尽浮名无更事,灯前儿女话团栾。”……这些古诗描写了中国春节无数家庭成员浓稠温馨的团聚幸福时刻。
小时候的我们,因为正处于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的国民经济还十分落后,生活比较艰苦,经常为吃穿犯愁,所以我们最喜欢过春节了。因为只有过春节,我们才能有机会吃上大鱼大肉;只有过春节,我们才能买上新衣服,穿上新衣服,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只有过春节,我们才可以买鞭炮、放鞭炮,尽情地玩乐,那是我们的最爱;只有过春节,我们才可以吃上年糕、爆米花、芝麻饼等各种各样的美食。
遥想当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隆安读高中时,交通十分落后,从隆安县城到丁当镇一天只开一趟班车往返,公路崎岖不平,路面铺的都是砂石,车在路上行驶颠簸得很厉害。每当隆安中学放寒假时,我们归心似箭,像快乐的鸟儿,争先恐后地飞到隆安车站,挤破了头,站在售票窗口外面排着长龙,焦急地等候买车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买不到车票,只能等到晚上去右江边上的隆安码头买船票坐船,经过兜兜转转才能返家。还好,我同班同学的父亲在车站工作,是专门负责卖车票的。这样,我可以央求同学帮我买车票,那个同学比较热心,和我的关系比较密切BOB全站,她每次都帮我买车票。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读三年高中,学校几乎每年都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放寒假的,我都能按时回家,正好能吃上母亲刚做出来的热腾腾的糍粑。尽管我不怎么喜欢吃糯米,可是在饥饿的年代里,这比没有什么东西吃都强。那些没有关系的同学,恐怕就没能像我那样有幸运了。他们通常第二天才能搭车回家了。我们过完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不到七天(最多七天)的时间就要过大年了,也就是过春节了。
对我们来说过春节,年味气息浓郁,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也是一年中家庭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积极地返乡与家人团聚,充满了强烈的家庭情感,亲人之间互相问候和祝福,共同分享喜悦和温暖。此外,春节期间,我们燃放鞭炮、烟花、贴春联、挂红灯笼等传统装饰增添了独特的节日氛围。过春节,热闹非凡。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全国迎春晚会了。
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当时交通不发达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每逢新春佳节,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想回家跟亲人团聚,只能是一种奢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那些游子思乡念亲之苦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交通、网络十分发达,通讯便捷快速,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各地,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距离感被缩小,外出打工的人们,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思念家乡,想回自己的家,就可以说走便走,不用等到春节才能回去。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春节回家过年的念想以及过新年的方式正悄然改变着:富裕起来的人们,日常生活像过节一样富足,因此过不过节都一样开心;加上传统春节,除了大扫除、送灶神、祭祖宗、贴春联、杀猪宰羊等大部分传统习俗仍保留外,许多年轻人喜爱的过节方式花样百出:村BA、村超、旅游过年,以及炮龙节、舞草龙、逛庙会等非遗过大年也是风靡一时,网络直播等新过年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促进文化传承的同时,还拉动了地方经济消费。过新年,已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代表符号,其内涵更丰富、更深远。
2023年12月23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12月22日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就意味着,“中国年”已经升级为“世界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更是我们中国人坚守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动力。